石兴泽,1954年出生于山东茌平。聊城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曾任聊城大学文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第四届教学名师、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称号,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在《文学评论》《文史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百篇,被《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摘录和转载三十余篇;出版《老舍与二十世纪文学和文化》《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合著)等著作十八部。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大学语文》等教材四部,主讲国家“十二五”精品课程《走近老舍》,受众面甚广。主持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03BZW00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1BXW102),结项成绩均为优秀。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多项,2016年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老舍及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暨浪漫主义文学研究、傅斯年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研究等三个学术领域。在老舍研究方面,出版著作8部。其中,《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在海内外反响较大,中国老舍研究会召开座谈会,《中华读书报》《文艺报》等近十家报刊予以关注;《东西方文化影响与老舍文学世界的建构及其研究》在东西方文化影响视域内考察老舍文化心理的发展演变、老舍文学世界的建构和国内外老舍研究,显示出开阔的知识理论视野。此外,论文《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对老舍思想意识的复杂性作了高度概括和深入分析,为研究复杂性格提供了颇具启示性的方法论和切入点,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暨浪漫主义文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了两个国家课题。“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上,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考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梳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轮廓,探究其变化原因,分析其消长沉浮,提出了“个性”“审美”“现代”“青春”等有意味的命题。在傅斯年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研究方面,撰有《学林风景:傅斯年和同时代的人》《傅斯年别传》《傅斯年和他的师友》(即将出版)等著作和数十篇论文。(潘文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