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琛(1973-),山东龙口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与华语电影研究,并在这两个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绩,在学界拥有相当影响。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学术月刊》《文化研究》《探索与争鸣》《鲁迅研究月刊》《台湾研究集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被《中国哲学年鉴》《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其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视野、批判性精神与跨学科意识,并深刻介入到当代中国学界一些重大学术前沿问题的讨论与对话。具体涉及从“民国国文学史”“新天下主义”“中国文明复兴”“微文化与微时代”到“世界史上的中国”等诸多主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批判意识、理论见解与概念范畴。诸如“天下世界观”“执拗的杂音”“复数的五四”“相互连带的异别化方法论”等论述的提出,打开了重新理解二十世纪中间之现代转型、国家建构与文明复兴的文化政治视野。相关学术论文《“民国机制”与“延安道路”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冲突》《“重写文学史”的的历史与反复》《近代的超克、漫长的二十世纪与“竹内鲁迅”》《正道与霸道:鲁迅写“天下”》《鲁迅1927:革命与复辟》等在公开发表后,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华语电影方面的研究则涉及广泛,着重于华语新电影的文化阐释、性别研究与后殖民批判,在中国新电影的研究上成果卓著,是中国大陆较早在电影研究领域运用大众文化研究方法的学者,也是较早的亚文化电影研究者之一,曾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电影新浪潮》。论文成果则有《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后革命时代的失忆与记忆》《时代的盲井与草根的命运》《对抗的激情与快感的政治》等二十余篇。这些论文在发表后获得比较广泛的引用,并在港台海外拥有一定学术影响。中国台湾新电影的研究主要侧重其本土化转向、后殖民状况与去中国化倾向,批判台湾民族主义的兴起在电影生产方面的文化表征,主要发表论文有《台湾新电影三十年:乡土与本土的纠结》《后殖民乡愁:当代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等等。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从竹内好到伊藤虎丸”(16FZW034)教育部社会科学基全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周边视野”(13YJA751015)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性别视角下的‘十七年’电影研究”(12CWXJ06)等课题。个人学术成果曾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1项,中国影视教育委员会学术成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