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尔康,1934年出生于江苏仪征,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创会会长,主要从事清史、宗族史、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冯尔康先生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59年毕业后任系助教,师从著名史学家郑天挺先生攻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仍留校执教。1985年,冯尔康先生在南开大学开设“中国社会史”选修课,1986年1 月在《百科知识》发表《开展社会史的研究》,同年10月,在先生发起下,南开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杂志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国社会史学术讨论会”,被学界同仁认为“开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之先声”。冯尔康先生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在60余年的习史、治史过程中,他恪守“论从史出”的治学信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上下求索、耕耘不息,形成了以断代史为基础、以专门史为研讨方向的治学体系。
冯尔康先生作为著名清史专家,倾心于历史资料的搜集和解读,强调“用资料说话”,主张史学著作要“寓论于史”。先生治学同样重视史学新领域,把新观念、新方向、新领域视为打开史料宝藏的钥匙。先生虽以清代社会史为主攻方向,但在清史其他传统研究领域亦卓有建树。先生于1985年所著《雍正传》,有别于将雍正帝塑造为嗜杀暴君的旧观念,充分肯定了雍正在位期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此书观点新颖,内容充实,考订精密,影响力超出学界,引起公众的关注。冯尔康先生不仅钻研历史,还关注人工智能与史学的关系,对于人工智能有着深入思考。他倡导迎接人工智能挑战,关注未来史学、人文学科未来,提倡探讨人机关系、人机交互动态史,将其纳入人类整体史研究中,致力于维护人类正常工作、生活方式、情感交流和社会伦理,捍卫人类尊严、生命安全。
冯尔康先生学术著作约六十余部,主要有《雍正传》(1985)、《清史史料学》(1992)、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1994)、《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1997)、《中国社会史概论》(2004)、《18 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2005)、《去古人的庭院散步》(2005)、《中国社会史研究》(2010)、《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2017)、《冯尔康文集》(2019)、《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2025)、《何以为帝——雍正即位新探》(2025)等。